什么叫"神奇曹妃甸"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8 19:04:30

甸,意为沙坨。曹妃甸,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。

  曹妃甸又名“沙垒甸”,平潮时为一条黑沙淤积而成带状沙岛,地处渤海湾西北岸外缘,唐山滦南县南部海域中。据史料记载,曹妃甸岛方圆20公里,曾有居民常住,建有水井、渔铺。

  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西面最古老的区域,约形成于5500年前。由于滦河改道北徙,泥沙来源减少,直至清代,入海泥沙才促使祥云岛并岸,海岸线推进至捞鱼尖,沙质海岸的沙嘴并一直伸展至曹妃甸附近。后来入海口改走东支,由于泥沙来源中断,海洋因素占优势。伸向曹妃甸的沙嘴,在波浪的冲刷下,被切蚀成一连串的孤立岛屿。三角洲前缘也被潮汐改造成宽阔的潮坪滩地。

  由于此岛是出入天津港的必经之路,站在曹妃甸滩头,可见天津港主航道上航行的船只。因曹妃甸随潮水出没,形势险要,不易辨别,早期航行的船舶,经常在此遇险失事,航海者称之为“可畏的沙垒甸”。

  1860年天津开埠前,天津港海河航道没有正式导航设备,只在渤海湾陆地上,筑有守望塔、人工高台或石桩(石头指向标),作为民船白天航行的标志。开埠之后,华洋海运船只来津者增多,尤其吃水较大的火轮挟板船不时抵津,原有的简单航道标志已不能保证航行的安全。天津海关和英商航业公司曾提议,在此处设一灯塔或螺旋铁柱灯桩,以为航行的标志。

  由于建筑技术所限和资金缺乏,灯桩一直没有建成。直到1866年,才在该处建一灯标,作为引导船只之用,委托曹妃庙内的和尚代为照料。而天津港初期的人工航标是在英国人把持下设置的,长期由天津海关管理。当时天津港设置的航标,主要有曹妃甸灯桩及大沽灯船。